襄州区全力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魏昊星 通讯员 刘进 崔海晗

丰疆公司“羿农”植保无人机飞行田间,正大集团绿色农业产业链雏形初现,鲁花花生油、卧龙锅巴香飘全国……襄州区通过新旧动能转换、优调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能级,一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现代产业生态圈正在成型。

智能终端使生产与生活同起飞

传统企业改造升级,新招项目行业领先。2019年以来,襄州区多措并举全力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一批“襄州造”凭借超强竞争力抢滩市场。

在襄州区博柯莱智能科技产业园,智能手机的高端液晶显示屏在这里生产。湖北博柯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襄阳市显咖光电有限公司、襄阳市安佰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已入驻该产业园。湖北博柯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卫成介绍,投产两个多月时间,公司产值已达8000万元,实现税收200万元。“水稻采取飞防统治,可节约30%的用药量。”襄阳鑫美农机械化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涂化平说,该植保飞行大队有23个飞手,13架植保无人机,飞防植保业务覆盖襄州区、谷城县、老河口市等区域,担负近10万亩次的水稻统防统治任务。在襄州区东风井关农机产业园,履带小车、智能小车、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智能植保机,均采用无人驾驶、远程控制,可实现农业生产人机分离、人地分离的目标。

产业链条促产业与就业同增长

在襄州农产品加工园区,68家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派繁忙。得益于龙头带动和产业链的完善,襄州区传统农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农民获得了就近的工作岗位。

从2017年开始,襄阳鲁花先后在峪山镇、黄集镇、古驿镇推广高油酸花生种植和“起垄花生”技术,并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价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3元。优质的原料保障,助力襄阳鲁花主要经营指标屡创新高。襄阳鲁花投资8亿元,进行四期扩产能建设后,鲁花花生油年加工能力将提升至20万吨。

襄州农产品加工园区从事锅巴生产的企业有38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工人来自周边的农村,大多采用弹性工时制。随着产品销量的稳步扩大,卧龙神厨公司拟开展产业链产品对接会,面向周边上游产业,采购优质大米、面粉,还将同专业合作社建立辣椒产供销协议,更多农户将有机会进入产业链。“员工干活按件计费,每天可收入100多元。”襄州区休闲食品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志红介绍,弹性工时方便了农民,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襄州区以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为载体,引领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在汉江流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个千亿级汉江流域农产品加工中心呼之欲出。

企业外迁让生态与发展两相宜

襄州区坚持工业强区理念,把产业建设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处理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

1995年,正大集团在湖北投资2.2亿元建设饲料生产线,成立襄阳正大有限公司。从一袋饲料开始,扎根襄州区的正大公司农牧板块在全国首屈一指,囊括全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全国首个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基地、生产工艺全球领先的全自动熟食加工生产线。为保护生态,襄阳正大有限公司因时度势,将饲料生产线从城区迁出,建成现代化的百万吨饲料加工厂,成为集种、养、加、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绿色农业企业。

位于襄州区的武钢襄阳重材公司,为襄阳市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根据宝武集团优特钢新材料产业规划发展定位,襄阳重材公司依托宝武集团“一基五元”发展战略目标,新建宝武集团襄阳智能化网络型钢厂,打造出一个年产量100至150万吨,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的优特钢新材料生产基地。

通过“腾笼换鸟”,长源东谷、天津生隆、博亚精工、武钢重材等一大批襄州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减量化增长,成为襄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来源:襄阳日报

责编:魏婷婷 汪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