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立足绿水青山 依托资源禀赋 点绿成金做活山水文章,打响品牌壮大文旅产业

近年来,迭部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机遇,依托迭部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和神圣的红色文化资源及藏民族民俗等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扎尕那民俗文化、历史人文,大力推进宜居生态、绿色环保、生态休闲等建设,为全面发展扎尕那景区及乡村旅游夯实了基础,文化旅游行业呈现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扎尕那位于甘南州迭部县益哇乡境内,距县城28公里,扎尕那集石林、峭峰、森林、田园、寺庙及村寨为一体。扎尕那本意是“石箱子里”实际是一座完整的石城。四周秀峰环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把扎尕那4村1寺围在其中,形成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田园风光。城内有森林、水、田,还有天然楼台亭阁,城内左上角有一进出城的北门,是由山石断裂形成的陡坡狭道,长百余米,宽仅数米。2002年,扎尕那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2006年,扎尕那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寻找“十大非著名山峰”,扎尕那位于榜单第四位;2013年,扎尕那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林牧复合系统”荣誉称号,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扎尕那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2个特色民俗村之一;2015年,扎尕那入选甘肃省“千村美丽”示范村。2017年,“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评审,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

扎尕那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奇。2019年共接待游客13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5.1%,文化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36.2%。

二、扎尕那旅游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品牌突出。扎尕那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原生态山水、原始森林资源,丰富完整的动植物资源体系,特别是文化底蕴深厚的藏寨村落与奇异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是集森林、石林、古冰川遗址、藏传佛教寺院、藏民俗村寨、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完整性、神秘性、珍稀奇特程度和可游赏价值均为国内罕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深度融入甘南民族风情旅游区和长征胜利红色旅游带,全力打响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文化、民俗风情4大主题旅游品牌,构建“一体两翼”旅游发展大格局,按照世界级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重点集中打造扎尕那景区,景区带动辐射效益逐渐凸显,迭部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扎尕那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甘肃特色气候小镇”,扎尕那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文化底蕴深厚,独具人文特色。扎尕那是洮叠古道必由之路,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留下不少遗址遗迹,境内的布岗山古城遗址,源于唐贞观年间,又地处藏乡,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各类传统建筑,与景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肃穆的寺院,飘动的经幡,讲述着藏传佛教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奇异斑斓的民族服饰体现出扎尕那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依山就势建造的两檐踏板房,既有“石城”的粗犷与古朴,又有木质的温柔与深情,既有山林的秀色,又有流水的婉约,既有古建筑的端庄与典雅,又有雄鹰般的翘角飞檐。这是古西戎习俗在建筑形式上的遗留,是世界文化的遗产。村边小溪上的经轮,日夜不停的转动,祈求这方圣土吉祥平安。还有古磨房、菩提塔、插箭坛,这些造型别致的民俗建筑,体现了当地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多样,情调别致,均保持了原生态的格调。寺院僧乐气势恢宏,气氛森严;舞曲节奏自由,热情豪放,因此有了“歌的故乡,舞的乐园”的美誉。

(三)抢抓政策机遇,推进产旅融合发展。以扎尕那大景区建设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持续推动旅游项目,在要素配套、景区升级上做文章,打造特色品牌、特色线路,严把项目质量关口,努力把每个景点、服务设施和交通线路都打造成为精品工程。道路交通建设方面:2012年实施了投资32万元的代巴组巷道硬化工程,2013年、2015年分别实施了投资125万元的东哇组巷道拓宽工程和33万元的600米村道硬化工程,2013年实施了40万元的业日组巷道拓宽工程和投资东哇,2014年实施了投资35万元的达日组村道硬化工程,2015年整合灾后重建资金1656万元,建成扎尕那景区傲子沟口至东哇村道路改扩建建设项目。2019年建成了X412线益哇沟口至扎尕那旧路改造工程。水利水电建设方面:2012年实施了投资22万元的东哇村人畜饮水项目。2014年,实施了投资15万元的扎尕那达日村人饮水工程。2018年总投资1500万元,建成东哇、业日2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待验收后使用。易地搬迁建设方面:2015年实施了总投资270.5万元的扎尕那村委会业日村易地搬迁项目,其中投资25万元硬化村道700米、投资26万元新建成1处文化活动广场、投资4.5万元建成700米排污水管网。危房改造提升方面:2013年实施了投资200万元的扎尕那旅游景区197户榻板房恢复等风貌改造项目。投资51.45万元的49户东哇新村风貌改造项目。2014年实施了投资32.5万元的扎尕那那村28户困难户危旧房改造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5年,整合扶贫资金200万元,扶持发展东哇村集体经济,建成农家乐13间、面积396.84平方米,水冲式厕所一座、面积54.99平方米,并完成院内硬化。整合县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省级补助资金100万元,在扎尕那业日村建成观景平台面积90平方米,水冲式厕所面积54.99平方米。2016年,投资2800万元,实施了扎尕那大景区南、北两个入口服务区建设项目、扎尕那大景区纳加、东哇、达日观景台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涅甘达娃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完善项目、扎尕那大景区公路养护及沿线安全隐患整治项目、大型旅游交通指示牌、扎尕那大景区部分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10个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2017年,总投资3600万元,实施了扎尕那大景区入口服务区停车场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2018年,投资331万元,实施了洛克观景台及游步道工程。投资188万元,实施了润吾沟滨水游步道一期工程。投资600万元,实施了标识标牌及智慧旅游工程;投资90万元,实施了业日村日出观景台及游步道工程。2018年实施了总投资4666万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其中代巴村总投资747.19万元,达日村总投资612.2198万元,业日村总投资1056.93万元,东哇村总投资2249.77万元。2019年,投资3200万元,分别实施了东哇服务区旅游厕所、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和田园景观游步道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业日服务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新建成2处垃圾收集池,安置了12处垃圾收集箱。环境综合整治方面:联合乡镇、公安、交通、医疗卫生、城建、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等部门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执法和专项整治,在扎尕那大景区拆除整治了11处房屋,拆除面积达2342.06平方米;清理公路沿线、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68处建筑材料、生活垃圾等达850立方米;拆除影响景区形象的简易厕所、仓库、活动板房、临建房等45座,拆除面积达950平方米;拆除清理废旧广告牌32个;拆除清理废弃墙、垃圾收集站等11处,拆除量达50立方米;拆除清理架杆、木栅栏28处。同时,将扎尕那村的13名群众纳入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落实生活补助8000元。将9名群众纳入乡村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落实生活补助500元。将3名群众纳入草管员,每人每年落实生活补助2000元。有效维护了游客及群众的利益及安全生产,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景区及市场的繁荣发展,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产业扶持发展方面:一是2013年投资50万元,扶持农家乐25户。2020年落实扶持资金15万元,扶持3家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二是2014年由县扶贫办牵头,联合甘肃东方技工学校,在扎尕那村开展贫困户劳务技能培训,参训人员达139人,涵盖焊工、瓦工、中式烹饪等培训专业。2018年至2019年开展了旅游行业业务与技能培训等。三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2019年,扎尕那行政村先后在迭部县格宗游客接待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村集体经济建设资金30万元和互助协会退出资金32.14万元,协议年分红为总资金的8%,目前,村集体经济建设入股资金第一年度分红资金2.4万元,互助协会退出资金入股资金累计分红5.12万元。通过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小康村改善人居环境,突出藏族特色发展个体经济等方式,融合生态、文化、经济等元素,发展农家乐、藏家乐等自主经营旅游产业,其规模和效益均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群众自主经营主体146家,其中餐饮、超市等40家,特色农家乐134家,床位2680张,游客服务接待中心2个,日接客量达3000人以上。2019年,扎尕那游客达72.11万人,旅游产业收入达1.73亿元。

三、扎尕那旅游面临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不高,对发展过程盲目乐观,不能够准确把握资源的挖掘方向,干劲和热情容易受挫。

(二)配套基础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发展乡村旅游既需打通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枢纽,又要完善基础设施,更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然而,财力有限,大幅提高旅游投入力不从心。

(三)缺乏科学管理,旅游品牌没有形成合力

扎尕那乡村旅游开发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成长阶段,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一是境内的产业欠缺规模化,产业缺乏科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二是乡村旅游事业缺乏专业型人才,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乡村旅游经营的项目和景点,大多为当地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管理粗放,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乡村游品牌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目前,旅游产业和产品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影响力的品牌,相关的旅游宣传不足,营销手段单一,旅游市场辐射能力较弱,市场占有率低。

四、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四五”是个大消费时代,对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十分关键。这一时期为发展旅游,特别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把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举措,既立足当前做好相关工作,尽快见效;又着眼长远,做好规划,谋求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1、提升观念,进一步加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领导。我县经济欠发达发达,在目前情况下,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县必走之路。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县的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来对待旅游产业的发展,共同为加快我县旅游产业献计出力。“十四五”期间我县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加强对该产业发展的领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全县各个乡镇和众多部门,需要有一个建全的领导班子来统筹。进一步加强日常性工作的协调和沟通。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该政府投入的决不推诿,该市场运作的积极推进。要充分发挥文旅局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的作用,统筹全县旅游产业规划,实施相关工程的全程管理,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提高旅游管理人员、专业人才和导游的队伍素质。同时加大对有关部门和乡镇的考核力度,要同抓经济发展一样来抓旅游产业的发展。

2、发挥资源优势,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强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精品旅游线路,聚集人气,形成对区域旅游市场的持续吸引。通过三大节会、藏家传统文化节等节日举办庆祝活动,采取以节促游的方式,在新闻媒体上加大联合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旅游客源市场。立足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进一步整合全县产业,打造具有观光、休闲和体验效果的农庄,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风景区、优质水果采摘园等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加强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借助电商扶贫的机遇,大力扶持“农户+合作社+公司+电商”的经营模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衍生旅游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以旅游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促进贫困人口致富脱贫。

3、充分挖掘,增强特色旅游经济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旅游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发展我县旅游产业必须增强开放意识,拓展外延,增强辐射力。既要开放引进,又要开放输出,既要立足本地资源、景点做足文章,又要跳出迭部,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善于把我县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要素同周边县的资源和要素结合起来。要注意深层挖掘,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聚集和吸引效应,将旅游消费与旅游开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积极打造我县特色文化旅游,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做好提升地方品牌的知名度的文章。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族性格、道德风尚和风俗习惯等,整合并开发文化旅游的衍生产品,并结合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宣传文化旅游,精心策划和包装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互联网上就能初步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4、合理布局,加快旅游产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景区建设要抓住重点,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投资开发建设,都必须以旅游发展规划为依据,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开发建设上,坚持以高标准发挥效益为核心,尽量避免遍地开花、盲目投资的现象。景区开发要按照国家A级标准建设,旅游接待新建的宾馆饭店要从星级标准起步,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加大对乡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建设开发。在建设景区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要注重建设吃、住、行、游、娱、购等设施要件,特别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突出新、奇、特等旅游要素特征,把我县地方文化、特色戏剧等融入特色文化产品开发项目。

5、拓宽思路,不断完善发展旅游经济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特别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充分考虑旅游经济投入、产出的特殊性,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拉动旅游资源的开发、改造和经营。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对旅游建设项目的投资,应考虑给予一定的优惠所得税率的享受。同时,政府应在旅游要素配置上提供保障,在打造环境上优化服务,规范经营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引导旅游行为发生的策划工作,通过定期分析研究,提高有利于开拓旅游市场的决策水平,并经过策划设计使之实施。加强对客源市场、消费构成、消费需求等方面的调研,适时做出预测,为经营旅游市场和发展旅游业的决策提供参考或指导。

来源:湖北省委宣传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