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混养 虾肥稻香

近年来,以“稻虾共作”为主要模式养殖的精品小龙虾经济效益可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襄州区龙王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发展生态小龙虾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

麻辣的、清蒸的、油焖的……,吃虾的季节到了,龙王镇谢湾村稻虾田里波光粼粼,穿着背带防水裤的村民走进池塘中间,解开木棍上的网兜,向上一提一抛,水下部分的网兜被拉出水面,一只只色泽鲜亮的小龙虾滚落到了篮里。如今的谢湾村创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年两收”的“虾稻共作”现代农业产业模式,收入翻倍。

养虾大户 陈丛兵:“今年我养的有400亩虾,一亩产量在300斤左右,虾子最低能卖7-8元,高的卖十几块钱,平下来给个地租钱略有盈余,水稻再栽上,能赚400亩的水稻钱,比以前种麦子再种水稻效益好多了。”

稻虾共作模式,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 按照专家提供的规范生产标准,配合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运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真正产出优质、绿色的虾和稻米,稻虾共养不但减少了污染,还改变了稻田的生态,实现“质”与“量”的双提升。

养虾大户 陈丛兵:“政府聘请专家上门指导我们养虾,不仅手把手地教,还提供养殖技术,这几年养虾让我越来越有信心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龙王镇抢抓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等有利契机,2018年流转土地近2万亩,建设高标准“稻虾共作”示范基地,总投资过亿元。聘请专家、老师们进一步指导,制定小龙虾规范的养殖标准,向绿色、生态、有机、高产迈进,加快了“双水双绿”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稻虾共作”面积10万亩,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龙王镇党委副书记 李秋金:“现在每亩虾子产量在150-200公斤,水稻是500-600公斤,每亩产值由原来的1000-2000元,增加至3000-5000元。有的养殖户养得比较好的,亩平收入能达到将近10000元,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产值,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为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未来,龙王镇将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调整养殖模式,着力发展生态小龙虾养殖,打造出龙王独具特色的小龙虾名片。

全媒体记者:李楠 刘念

编辑:曾虹璐  校对:汪洋

责编:陈杨

审核:宋艳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