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建设持续改善 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近年来,襄州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持续改善,交通枢纽优势初步形成,“六纵十八横”城市道路建设和“四路两桥”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为襄州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跑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加速度”。

红色教育基地向湾村东邻枣阳、南接宜城,是襄州区最偏远的村庄之一。自2004年国家奖励性修路政策出台后,向湾村很快修通了通村水泥路,2014年修通了通组路,2016年修通了冬桃产业路,2019年又修通了1.8公里的“红军路”。“前些年路没修通的时候,来收桃子的车辆经常陷在泥地里,辛苦种的桃子因为路不好卖不出去。”冬桃产业是向湾村的致富产业,以往没有通产业公路,很多冬桃卖不出去,回想当时的境况,村民曾德春难以忘怀。

如今,曾德春家种植有40多亩果树、10多亩水田、5亩菜园,有3亩多鱼塘,开有酒坊、超市、农家乐,每年毛收入近30万元。村民们因路脱贫、因路致富,办起了红色游、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区农村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姚劲松介绍,自2015年以来,全区64个贫困村新建道路230多公里,确保了所有贫困村道路通村到组到园区。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松树坡村300多亩樱花如霞绽放,游客如织。通往松树坡的5.5公里柏油路沿线光彩夺目,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网红路,大家结伴而来,或踏春赏花、或骑马玩耍、或打卡留念……该村立足乡村旅游,投资500万元的通村路从3.5米加宽到5.5米,刷黑新建2.2公里沥青路打造樱花循环大道,让游客看如画风景、游美丽乡村。自2020年以来,该区大力实施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建设320多公里,完成投资3.1亿元。

如今,一条条网红路、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串点连线,美丽乡村以线带面,让游客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素有“柳编之乡”之称的程河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随着交通建设快速发展,道路一通天地宽。该镇柳编已有300多年历史,在市场上享有盛誉。近几年,得益于该镇产业路不断通畅,从事柳编加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产品远销国外,现在正积极扩大厂房,力争在两年内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该镇按照“四好农村路”的标准对接乡村、对接产业、对接招商引资,注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目前,全镇返乡创业的农户达百余家,镇产业工业园招商引资的项目一个接一个。

近年来,该区大力推进产业路、乡村振兴公路建设,每年建设里程均在100公里以上。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25.8公里,占年计划的62.9%。汉江西湾段全长3393米,水环境和原始自然的湿地条件为城市增添了灵性与活力。

经过长期充分调研,该区制定了襄阳市襄州区河流岸线保护利用及水生态保护(“一江两河”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护岸3.6公里,涵闸2座(李营闸、连山闸);堤防加固4.22公里,沿河道路10.87公里;江滩绿化总面积249公顷。通过“整滩、加堤、建路、配套”等措施进行改造,“一江两河”项目建设江滩绿化改造面积达到249公顷,与浩然广场连为一体,形成长达10公里的江滩景观。现在,沿河路一带绿树葱郁,道路蜿蜒,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成为市民休闲的滨水绿廊。

截至2020年底,该区公路通达总里程达4461.5公里,位于省、市前列。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货物流通,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出行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全媒体记者:杨国洪 通讯员:刘聪

编辑:汪洋  校对:曾虹璐

责编:陈杨

审核:宋艳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