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襄州】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将于9月23日在襄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何岗村)举办。

这是一个亿万农民“丰收”的日子,是一个全社会喜庆的节日,是什么让“丰收节”选择了襄州?

今天,我们将用肩上的“镜头”,手中的“笔锋”,透过农业科技、人文地理、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等方方面面,展示襄州农业发展的新成就、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农民发生的新面貌,展现襄州大地的勃勃生机、丰收景象。

今天,刊发第五期《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社会在发展,农业在变迁。面对“谁来种田”和“怎样种田”的问题,襄州区以土地流转和托管等为载体,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力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激活了襄州农业的“一池春水”。

襄州区张家集镇史畈村10组村民韩居正:“我承包了300亩土地,建立了一个家庭农场,从2014年起,我就把地全程托管给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从种到收都不操心,不仅每亩地投入减少,收入还增加了200元。”

像韩居正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在襄州还有很多,他们面对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一些问题,积极探索托管或半托管的社会化服务模式,让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我们根据农户的不同要求,推出全程、劳务、订单等三种托管方式。”襄州区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逾说,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管、售等系列服务,农户只需根据自家情况'点菜'买单,我们还将先进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助力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如今,襄州区的各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主体不再单纯依赖农业资源优势,而是不断转变经营理念,依靠科技创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创新优化合作模式,延伸各大产业链条,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结合,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67家,优势特色产业从"积累量"向着"提升质"转向,让农产品品牌效益更优更强。

“通过进一步规范化运营引导,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农业转型的助推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目前已实现农、林、牧、副、渔全农村+产业覆盖和产前、产中、产后全生产环节覆盖。”襄州区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 潘登说。

全媒体记者:杨全有 李楠

编辑:郭晨光  校对:李慧

责编:张心亦

审核:宋艳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