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襄州区小麦高质量生产指导意见

农谚讲,“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不放松”。当前,“寒露”已过,小麦秋冬种即将全面展开。9月以来,我区降雨偏多,地区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小麦足墒播种,但玉米、水稻等前茬作物收获有所推迟,应尽快腾茬,确保适期播种。针对今年小麦生产形势,要以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为重点,着力落实关键技术,推进小麦规范化播种,抓好麦田管理,培育冬前壮苗,强化防灾减灾,做好病虫防控,切实打好小麦丰产基础,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和质量安全,结合小麦生产实际,特制定小麦高质量生产指导意见。

一、调整品种结构。加大小麦优质原种及良种的生产与示范力度,重点推广抗条锈病和赤霉病、抗倒伏型小麦品种,突出产量与抗性兼顾型小麦良种的示范,注意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选择与应用。品种选择要突出抗逆与广适相结合、高产与优质相结合,扩大单品种连片规模种植,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优质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

二、普及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是预防和控制土传、种传和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措施,必须坚决杜绝“白籽下种”。对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发生危害较重区域,可选用125克/升硅噻菌胺悬浮剂兑水拌种防治全蚀病,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兑水拌麦防治根腐病和茎基腐病效果较好,麦种经药剂拌种后晾干再播种。对条锈病、纹枯病发生较重区域,可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剂兑水拌种,同时兼治黑穗病、根腐病。防治苗期蚜虫,可加吡虫啉拌种。在拌种时加芸苔素内酯或碧护(赤·吲乙·芸苔),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抗逆性,提高产量。

三、提升播种质量。要求前茬粉碎并均匀撒铺,稻草切碎长度在5厘米左右,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要先深旋(或深耕)灭茬再进行条播,旋耕埋草深度应至少在12厘米以上。机械旋耕整地田块要求旋耕深浅一致,旋耕深度应达到8厘米以上,每隔3-4年应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耕翻整地的田块,要求耕深≥20厘米,深浅一致,无重耕或漏耕,犁沟平直,沟底平整,垄块翻转良好、扣实,以掩埋杂草、肥料和残茬,耕翻后及时进行整地作业,要求土壤散碎良好,地表平整,满足播种要求。加大先进小麦播种机械作业的示范与推广力度,全面实行机械条播,可采取窄行条播机(旱地小麦行距15-18厘米,稻茬小麦行距20厘米)、宽窄行条播机(宽行19-22厘米、窄行12-15厘米)和宽幅条播机等播种,播种深度3-4厘米,并确保深浅一致,落粒均匀,播后应及时镇压。

四、科学配方施肥。要使用安全优质、环境友好的肥料产品,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60%-70%,拔节肥占25%-30%,视苗情可在冬前(3叶期)追施10%-15%的氮肥;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拔节肥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已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施用。可采取种肥同步一次性施肥技术,肥料主要选择长效肥料,注重缓释肥的应用。

五、适期适量播种。我区小麦的适宜播期为:半冬性品种10月15日-25日,弱春性品种10月25日-11月5日。适播期范围内可控量播种,旱地适宜亩播量10-12.5公斤,稻茬麦亩播量12.5-15公斤。适宜期前后可抢墒播种,但不宜过早,正常年份小麦出苗期不宜早于10月20日。如播种时遇墒情较差、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适当推迟小麦播种,并相应增加播种量。

六、立足抗灾秋播。对小麦播种期间遇连阴雨天气不能适期播种的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开沟排水降湿;二是选用耐迟播的偏春性品种;三是对错过最适播期(11月5日)的晚播小麦,每推迟1天播种每亩应增加0.5公斤播量,但总增加量不宜超过5公斤;四是依据田间湿度采取多形式抢时播种方式,可选择揭板机播、板田旋播、免耕直播覆土或覆草等方式播种;五是对11月底前仍无法有效排渍的、渍水严重的田块,可改种马铃薯、豌豆、绿肥等。六是高质量全程配套麦田“三沟”,做到机械开沟和人工开沟相结合,确保厢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沟直底平,雨住田干。

七、着力促弱控旺。一是在小麦3-4叶期,对基肥不足、麦苗瘦弱、群体不足田块,根据苗情适量追施平衡肥,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冬前小麦有旺长趋势的田块,选用与拖拉机轮距相配套的圆柱形镇压磙结合中耕镇压2-3次,或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不重喷漏喷,可有效控制小麦旺长,防止越冬期拔节和后期倒伏发生。二是在拔节前,对群体较大,长势较旺的麦田及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每亩可选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克等兑水25-30公斤叶面喷施,防止倒伏。

八、病虫草害防控。

抗性杂草防控。以冬前防除为重点,早防早治、采用封杀结合、综合治理的防除策略,防除禾本科杂草和恶性阔叶杂草。从小麦2叶期后至拔节前,杂草2-4叶期施药,亩用15%春杰(0.5%双氟磺草胺+14.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56毫升+15%麦极(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21毫升+激健15毫升加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控制小麦冬前杂草为害。采用喷杆式喷雾机喷洒除草时,要做到不漏喷,不重喷和无滴漏。对冬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时化除的麦田,待气温回升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化除时间在拔节前进行,以免产生药害。

重大病虫害高效绿色防控。在早春分蘖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坚持“见点打片,见片打面”的预防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进行大面积应急防控。在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小麦赤霉病,密切关注小麦抽穗扬花期天气趋势,合理选择防治药剂种类和防治次数。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连阴雨日较多,应抢晴天气,尽早采用咪鲜胺、枯草芽孢杆菌、咪醚·戊唑醇等药剂全面统防统治,5-7天后再喷施1次。若麦蚜、麦红蜘蛛、粘虫偏重发生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喷雾防治。大力推广智能化、高效的植保药械,以提升农药喷雾效率,提高农药利用率。

“一喷三防”技术。在小麦抽穗后至籽粒灌浆期,应以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为防控重点,采用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液,达到一次施药实现防病、防虫、防早衰,增粒重。

九、抢时收获入库。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小麦收割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烂场雨”。小麦收获时间应掌握在蜡熟末期,要求小麦联合收割机带有秸秆粉碎机抛撒装置,确保秸秆均匀分布地表,留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内,收获损失率在2%以内。作业后,收割机应及时清仓,防止病虫害跨地区传播。小麦收获后及时烘干或晾晒入库。

通讯员:李艳凡

编辑:王亚迪

审核:陈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