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集镇“小微水体”整治 绘就水生态美丽画卷

近年来,襄州区黄集镇坚持把“小微水体”整治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使昔日无人问津的沟、渠、堰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使群众反感的黑臭水体变得清澈见底。

2018年2月,黄集镇党委、政府以河库长制工作为抓手,通过对境内堰塘、沟、渠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各村实际,突出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小微水体”整治工作。

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毛岗村是第一批湖北省美丽乡村试点村,该村通过努力使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村中有大小堰塘、水坑10多口,但由于年久失修,长期无人管护,堰塘里堆积淤泥和垃圾,水面上飘满各色垃圾,散发的臭味令人作呕。毛岗村“两委”一班人下定决心破解这一难题。该村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对内盘活资金等筹资180多万元,对村中6口堰塘进行全面整治,使堰塘水质得到提升;借助厕所革命,将户与户之间的粪便池进行科学规划,将村里的雨水和污水引入下水道,连为一体。通过一系列改造,使小堰塘,小水坑等小微水体恢复往日模样,成为村民饭后休闲健身观景的场地。为管理好小微水体,村里成立了领导小组,聘任了5名小微水体河库长,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强化“小微水体”多手段整治,誓让“旧貌换新颜”。该镇科学制定莲花寺、殷姚洼、胡岗等小微水体治理方案,通过集中清淤、清障清杂、护岸整坡、补种水生植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地形,将河塘沟渠整治连点成片,形成水流畅通、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打造小微水体整治示范点。如今这里的耿坡村、胡岗村、耿寨村、彭王村等通过截污、修建排水管网、拓宽沟道、绿化美化等措施进行“小微水体”改造,成为“小微水体”整治的样板。

依托河库长力量,管好“小微水体”。该镇有80多名区、镇、村三级河库长,河库长认真履职,确保水清岸绿。在市、区河湖长的统一要求下,该镇将“小微水体”整治列入河库长履职范围,事事有人抓有人管。此外,该镇还招聘了65名民间河库长,他们用实际行动参与“小微水体”整治。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该镇积极参与“小微水体”整治和保护的群众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全镇先后硬化堰塘102个,疏浚沟渠80多条,“黑”“臭”“乱”“脏”的池塘、沟叉、边沟等,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讯员:宋鹏飞 黄荣德

编辑:曾虹璐

审核:陈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